消防材料采购平台 消防员考试模拟系统
 

我国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发展历程及问题

   日期:2012-11-15     来源:中华建筑报    作者:消防天下    浏览:399    
核心提示: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主要包括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逃生用灭火毯、逃生绳、应急逃生器、缓降器、逃生滑道、固定式逃生梯等。正确运用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能在发生火灾时减少人员伤亡。

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主要包括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逃生用灭火毯、逃生绳、应急逃生器、缓降器、逃生滑道、固定式逃生梯等。正确运用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能在发生火灾时减少人员伤亡。在过去的20多年里,我国的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从无到有,并得到迅速发展。

发展的原因

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能在短短20多年里迅速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城市建筑的巨大变化。在过去20多年里,我国的城市建筑发生了巨大变化,5层以上的砖混结构建筑取代了4层以下的砖木结构建筑,成为城市建筑的主体。建筑楼层越高,发生火灾时楼内人员逃生避难就越困难,这为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有利的研发条件。从上世纪70年代起,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开始在日本、以色列和我国台湾的出现。后来,这些地区要求特定建筑内必须配备逃生器材,这为我国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发展的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另外,一些来自军工企业的高端技术人才转行到消防器材生产企业,大大增强了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的技术研发能力。

社会的有效需求。经过20多年的发展,无论单位还是家庭,都有能力购买不同档次的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以此满足自己的安全需求。

发展的历程

我国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的发展经历了原始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3个阶段。

原始阶段。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的发展还处于就地取材的原始阶段。当时,楼道内发生火灾,主要采用湿毛巾蒙口鼻、把打湿的棉被披在身上防止烧伤等方法,建筑外发生火灾则采用在阳台搭桥、爬水管、结绳逃生等方法。

发展阶段。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近几年,我国的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经历了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的城市建筑发生了巨大变 化,5层以上的砖混结构建筑逐步取代了4层以下的砖木结构建筑。在这种背景下,就地取材的火灾避难逃生方法显然不能适应新的需求。于是,我国研发了消防过 滤式自救呼吸器、逃生用灭火毯、逃生绳、应急逃生器、缓降器、逃生滑道等各种专用的火灾逃生器材。几年前,广东省率先制定了相关章程,要求部分人员密集场 所必须配备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在这20年里,我国的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从无到有,并迅速发展起来。

成熟阶段。目前我国不但已经能自主研发、制造国内外已有的各种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而且率先开发出软轨链式逃生器。这种拥有发明 专利的逃生器体积小,价格低,能供多人同时逃生。软轨链式逃生器的问世,标志着我国在这一领域有能力开发出世界领先的产品。另外,我国在2008年制定了 《建筑火灾逃生器材配备标准》,这标志着我国在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规范化管理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有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在过去20多年里虽然得到迅速发展,但有些工作比较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宣传力度不够。我国不少地方的消防部门没有及时更新火灾疏散逃生知识,至今还在传播阳台搭桥法、被单结绳法等过时的火灾逃生方法,使公众难以了解和应用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

法规支持力度不够。国内外的经验表明,消防安全器材仅靠市场推广力度有限,法规支持非常重要。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一直靠市场推广独立式家用火灾探测器,普及率仅为20%左右。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制定了相关法规,强制推行消防安全器材,十几年间普及率就提高到91%。广东省在若干年前就出台了相关规章,要求部分人员密集场所配备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在规章执行后的几年里,广东全省配备的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在全国占了很大比例。因此,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要推广普及,使其在火灾疏散逃生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应用演练力度不够。缺乏应用演练,是制约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充分发挥其作用的重要因素。全国各地的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应该为公众创造练习使用这些器材的条件,使人们在火灾疏散逃生时能正确使用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

我国5层以上建筑在世界上的拥有量最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这类建筑还将不断增多。为了增强在这类建筑内生活、工作的人在火灾疏散逃生时的安全性,消防部门有责任大力发展、推广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并让公众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打赏
 
更多>同类新闻动态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  官方微信  |  新手上路  |  联系方式  |  服务条款  |  会员短网址  |  法律声明  |  投稿说明  |  关于消防宝  |  粤ICP备16075420号  |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